版面速览|9月18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

太平洋在线 10 0

版面速览|9月18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第1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守护一方山水 筑牢生态屏障  

一一来自贵州的水土治理报告

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双硐村,数十名村民正在坡耕地间耕种劳作。四周是太平洋在线手机版成片的蔬菜基地和中药材基地,绿油油的幼苗长势喜人。

坡耕地“复绿”,是天龙镇落实流域水土保持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成果。“原先荒废的土地上种上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还有指定的工厂来收,不愁没有销路。”谈起近几年耕种的变化,村民汪兴掩饰不住喜悦。

贵州地处西南腹地,境内岩溶分布广泛,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多土少,石漠化严重,易受侵蚀,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近年来,贵州以实施生态治理工程为抓手推动自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动人为水土流失防治,以水土保持信息化、监测和目标责任考核为抓手夯实基础工作,全省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土保持率逐年提升。

定规划 压责任

步入位于平坝区天龙镇的贵州省迈奇农科发展有限公司,“在希望的田野上”几个大字让人感受到企业强烈的发展信心。

“原来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植被,一下暴雨,泥沙就顺流而下,根本没有办法耕种。后来全区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坡耕地明显改善,基础配套落实到位,我太平洋在线xg111们就来到这里发展中药材产业。”来自浙江台州的元永正,正是招商引资进入天龙镇的企业代表之一。

通过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合理布设,当地形成了立体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耕地蓄水、保土能力增强。

受益于生态综合治理,位于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区的龙里县湾滩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和“全域旅游”发展重要节点。而在治理前,当地洪水造成泥沙入河严重,农村生活用水及农药残留直排入河较为严重。

龙里县水利部门通过排查调研,大力实施“以水为脉、以农为底、以旅促产”主导发展策略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今天的湾滩河,林草覆盖率达到69%,流域治理度提升至85%,荣获2022年国家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示范建设项目。

展开全文

激活一池水,改变一片山。平坝和龙里的治理成果,正是贵州水土保持久久为功的缩影。目前,我省已制定《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贵州省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贵州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工作规则》《贵州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明确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委员单位水土流失防治职责和目标任务,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

建机制 增功能

“以前这里的生态环境不好。现在,山变绿了,空气清新,好多人来这里休闲旅游,我们在这里务工,收入稳定。”在织金县桂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务工人员胡艳说。

桂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织金县城南郊,属该县桂花小流域,处于桂花至凤凰山片区。为遏制水土流失,织金县把桂花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引入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发展茶产业,在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同时形成了示范效应,实现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万亩。

“公司发展茶产业,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群众增收,提升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江扬说。

毕节市全面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及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系统治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通过种植水保林、经果林,种草、修建梯田、实施保土耕作和封禁治理等系列举措,治理水土流失7.5万余平方公里。

建机制,强动能。我省近年来相继出台了《贵州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工作实施办法》《贵州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积极推行“以奖代补”试点建设,撬动1.1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探索建立“竞争立项”机制,将省农业特色产业等重要工作作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评分指标,提高治理成效。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省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高标准农田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98万平方公里。

重科技 提效能

“贵州在全国率先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卫星遥感监管全域覆盖,被列为全国智慧水利优秀应用案例示范项目,并纳入了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喻兴铸说。

科技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有力抓手。贵州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现已建成省水土保持大数据系统,将3.2万余个项目数据资源整合入库,实现水土保持监管、监测、治理、考核等应用。加强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建设,率先在全国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卫星遥感监管全域覆盖,完成监管扰动图斑3.7万个,认定、查处违法违规项目1.4万余个,有效解决监管盲区、违法违规信息不精准等问题。

“每年5至9月雨量集中,我们这里水土流失很严重。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土壤侵蚀模数已由2014年每平方公里1000多吨下降到2022年的500吨以下。”松桃自治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石忠云介绍,截至目前,松桃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平方公里,发展猕猴桃、茶叶、核桃等产业7.26万亩,小流域林草植被覆盖率达72.45%,出口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水质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在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石漠化治理、高标准农田等生态建设项目中,完成投资301.9亿元,通过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省水土保持状况持续好转,水土流失面积较峰值时期减少3.1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到74.03%。

今天的贵州,踏着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稳健步伐,奋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构筑一道道坚固的绿色生态屏障。

版面速览|9月18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第2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丰”景如画

金秋时节,福泉市各乡村水稻陆续成熟,当地村民抢抓农时收割、晾晒稻谷。图为9月16日,在陆坪镇罗坳村,黄绿相间的稻田铺展在村庄旁边,连绵起伏的群山在阳光的映衬下,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收画卷。易盛武 摄 (贵州图片库发)

省自然资源厅等七部门出台指导意见  

探索创新山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

近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省林业局等七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探索创新山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未来贵州将大力探索创新山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地形支撑的省份,山地是全省的主要地形。探索创新山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工作,对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指导意见》,贵州将围绕九大重点任务推进山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工作——

优化山地国土空间格局,形成山地空间发展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健全山地用途管制规则,促进空间合理开发利用;

加强山区耕地资源保护,按照“总体稳定、优化微调”的原则,提高山地农业生产效率;

提升山地生态系统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推进山景特色城镇建设,加快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

推进山地特色和美乡村建设,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充分尊重山水地貌等自然形态,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

推动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结合山地生态系统特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支持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产业,做好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推进山石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提高石材类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构建黔石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和新业态。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将以试点示范带动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各地山地生态系统特征和自然资源禀赋,大胆探索创新保护利用方式,研究制定具体试点方案,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探索洞穴等地下空间资源使用权登记和有偿使用,支持贵阳贵安探索建设洞库式数据中心,支持遵义仁怀、习水,以及毕节金沙、黔东南镇远等地利用天然洞穴储藏白(酱)酒;

支持铜仁市等地探索山地城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利用新机制;

支持安顺、黔南等地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支持安顺、黔西南等地探索采矿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组合供应,依据城镇规划建设时序,因地制宜、充分论证、科学合理设置砂石土采矿权,严格实行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开采,加强全过程动态监管和综合整治,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促进城镇有序建设和土地价值提升。

贵州还分阶段制定了总体目标:到2027年,具有生态系统特色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形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建立健全,促进山地特色农业、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山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升,生态产品价值逐步显化,自然资源利用更为高效、和美乡村建设更显特色、产业发展更有质量。

到2035年,构建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具有山地生态系统特点的“一环两区、四山八水、一群三带、双向开放”的国土空间格局;山地特色农业和山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两山”实践探索取得重大进展,为山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提供贵州方案。

█绿色发展蹄疾步稳

昔日“伤疤” 今日沃土

刚刚过去的8月,遵义市凤冈县何坝街道何坝社区大田坎矿山修复耕地后种下的烤烟完成了第一年采收,估算收益达16万元。

眼前喜获丰收的烤烟田,曾是长期废弃的砂石矿坑。

何坝社区党支部书记姜仕军回忆说:“去年以前,这个大坑周围随处可见裸露的边坡,四周寸草不生,简直是满目疮痍!”

大田坎矿山于2016年4月关闭,长期的开采导致山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矿坑。由于其所在地紧邻贵州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久而久之,大田坎成了当地青山绿水间的一处“伤疤”。

2022年10月,抓住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契机,凤冈县将大田坎矿山生态修复纳入子项目。然而,土壤修复成为修复工程面临的最大“拦路虎”。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大田坎矿坑由于长期堆放大量砂石矿渣,土壤损伤严重。

在修复过程中,施工团队多次从异地运输1.74万立方米的“沃土”,才使得大田坎矿坑土壤得以修复。

凤冈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工作有关负责人杨华进介绍,修复中,采取了坡面清理、挂网、栽植攀缘植物、砌筑挡土石埂等措施,为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还修复完善了生产便道,累计完成恢复耕地面积31.85亩。

如今的大田坎实现蜕变,裸露的岩石再也看不到了。放眼望去,满眼绿意。“烤烟种植是恢复土壤肥力的一种好办法。”杨华进告诉记者,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烤烟的种植,土壤的板结现象得到改善,土壤的结构得以疏松,土壤利用率显著提升。

近年来,凤冈县大力推动蚕桑产业发展,蚕桑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养蚕发种、蚕茧产量、实现产值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4月,在完成矿坑覆土平整作业后,大田坎矿坑选择种植桑蚕进行矿山植被修复,面积17.51亩,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杨华进表示,未来,还会针对大田坎土壤肥力恢复情况,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种植其他xg111net企业邮局粮食作物或蔬菜,守好珍贵的耕地资源。

█生态快讯

全省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  

连续4个月达到全优

9月15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8月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100%,自今年5月以来连续4个月达到全优。

依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按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行排序,8月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前三名为:都匀市、安顺市、铜仁市。

8月,全省88个县(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9.9%,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从第1名到第10名,含并列)为:荔波县、册亨县、龙里县、都匀市、雷山县、罗甸县、镇宁自治县、从江县、关岭自治县、正安县。

贵阳 红托竹荪种植示范点打造完成

近日,贵阳市长坡岭国有林场《红托竹荪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贵阳市林下红托竹荪种植示范点正式打造完成。

今年,贵阳市长坡岭国有林场申报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红托竹荪林下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项目总投资131.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0万元,自筹资金61.7万元。项目实施年限为今年一年。

在专家的指导下,项目组编纂了《红托竹荪林下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技术手册》,并剪辑制作了贯穿项目全程的相关视频作为管理指南;开展红托竹荪林下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2次,培训农民工及技术人员67人次。

该项目共完成林下红托竹荪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00亩,每亩林地利用面积100平方米、栽植菌棒1150棒,平均亩产鲜荪192.84公斤,总产量为19284公斤。带动就业人数18人,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日前,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通过现场检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一致认为该项目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通过该基地的建设,贵阳市成功打造了林下红托竹荪种植示范点,为全市林下红托竹荪种植提供了相关技术培训和参观的学习基地。

毕节 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9月12日,记者从毕节市能源局获悉,该局于近日正式印发《毕节市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毕节市将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同时,做好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的“加法”和能源产业链碳排放的“减法”,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到2025年,全市现代能源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000亿元,全市电力总装机预计达2600万千瓦,发电量600亿千瓦时以上。

毕节市将不断提升能源清洁开发利用水平、能源区域保障能力和能源数字化水平。到2025年,全市预计非化石能源装机达到1310万千瓦、比重提高到5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25%左右,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力争市内用煤4500万吨,外销煤炭3500万吨,外送电量400亿千瓦时。能源行业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推进第六代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等在能源领域融合发展。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毕节市将通过完善主网架结构,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推进储能项目建设等方式,持续推动全市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一年仅露出地面40余天 

百里杜鹃发现珍稀植物水晶兰

9月13日,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发现“国家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据了解,水晶兰虽分布广泛,但是数量却极为稀少。2013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属于近危物种。

版面速览|9月18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第3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水晶兰。李华 摄

水晶兰是鹿蹄草科,属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每年八九月份开花,其植株肉质色白、晶莹透亮,如同山野的精灵,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及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水晶兰的特殊之处在于没有叶绿素,无法像其他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在树林下与同菌类共生,因此常常被误认为是大型真菌,事实上其并不属于真菌而是一种可开花结果的种子植物,人工繁殖困难,在种子植物中十分少见。

该植物一般生长在海拔800至3000多米阴凉潮湿的山地林下,对海拔、气候、土壤等生长环境要求尤为苛刻。此次水晶兰现身毕节百里杜鹃管理区,也印证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水晶兰虽属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即其正常生命周期超过两年,但一年中只有40多天会露出地面开花结果,完成繁衍任务。如果碰到极端天气,或者受到环境影响,它们露出地面的时间还会更短,因此每年有300多天都隐藏在地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金秋时 张弘弢 王瑶 王剑

编辑 王剑

二审 王远柏

三审 谢巍娥

标签: 贵州 版面 生态 日报 新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