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综合编前会(ID:Bianqianhui123)已获授权
央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春节期间开播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也唤起了媒体人的“诗心”,几天来,文章及标题中诗词出现的频率增多。
比如今天梨视频官方微信发布邱兵的署名文章,宣布梨视频升级为2.0版,从时政及突发新闻转型为专注于年轻人的生活,官方微博也诗性大发:
2月8日夜,上海以小幅度的雨雪天,迎来了2017年的第一场雪。此景虽没有北国如柳絮般漫天飘扬的壮观,但在这早春的江南已是很别致的了。2月9日,《新闻晨报》在封面进行了报道(见下图)。
压图标题很诗化,把古典诗歌的意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这个标题是“白雪不嫌子夜晚 故穿申城作飞花”,它改编自唐代韩愈的《春雪》中的一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关于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唐山劳动日报社的景立华在一篇文章中列举了一些案例:
车辚辚 马萧萧 凯歌贯云霄(引题)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主题)
(195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引用了杜甫的名篇《兵车行》里的首句:“车辚辚,马萧萧……”)
知否,知否,绿消红瘦(主题)
连阴绵雨使杭州名花展上部分花卉受损(副题)
(1999年3月11日《钱江晓报》,仿用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浊浪令人心忧
(2002年2月4日《楚天都市报》)
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
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
(2001年2月21日《长江日报》,该标题是仿照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钱塘活水来(主题)
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副题)
(1981年5月9日《光明日报》,仿用宋代朱嘉《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兰佩紫 菊簪黄 千金觅红装 谁为新人做嫁裳
(1995年6月2日《中国青年报》)
即将来临的广州花市情况如何(引题)
为君报道春消息 今年花胜去年红(主题)
(1982年1月22日《羊城晚报》)
春风熏得远客醉 直把店家当自家(主题)
镇江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副题)
(1982年12月10日《文汇报》,主题是从宋代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一诗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两句演化而来。)
而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其中,套用中外诗词熟句便是方法之一,例如下面这个标题翻译:
Bush's daughters reach legal age to drink(英)
布什双娇初长成 酒巷从此任纵横(中)
这个标题套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说的是,布什一对孪生女儿经常因未成年酗酒而被媒体曝光,现在她俩终于到达了法定饮酒年龄,从此可以开怀痛饮了。
不难看出,这些创意性标题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各种主要元素以及相关元素进行优化组合或整合所产生的新意,通过题目表现出来。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传媒头条微信公号
丨传丨媒丨头丨条丨
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微信号:cmtt6636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标签: 报纸刊物手机版下载